德加一生孤獨,不善于與人交往,是矛盾與遁隱的組合。他的繪畫作品,沒有雷諾阿所強調的享樂與隨和,也沒有梵高的可憐與自我毀滅。他以冷淡而敏銳的觀察描繪出人物動作的瞬間印象,為美術發展史畫下了濃重而精彩的一筆。德加的繪畫藝術語言多種多樣而且從不乏味,凸顯了其獨特的審美趣味與特有的藝術特征。在德加作品真實自然的揭示了巴黎普通大眾生活狀態的同時,也顯示了其高深的藝術智慧與匠心。德加獨特的繪畫風格是經歷了長期的探索與嘗試而逐漸形成的,同時這種繪畫風格也受到各種不同的因素影響。了解影響德加繪畫風格的這些因素,能夠使我們更加充分的理解德加繪畫藝術的本質及其產生的積極意義。
一、早期對古典美術的學習
德加與每個學習繪畫藝術的人一樣,曾經在專門的美術院校學習繪畫。但是德加與別的畫家不同的是其家庭條件十分優越,父親又是一個美術愛好者。生長在一個十分愛好和關心文化藝術的家庭里,從小就受到文藝的熏陶。這些讓德加有機會接觸到當時巴黎的收藏家、畫家和學者,使德加對美術產生很大的興趣。終于在他二十一歲那年進入了美術院校,走上了專心繪畫的道路。
德加曾在安格爾的得意門徒莫拉特的畫室里學畫,使他接觸到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他除了向莫拉特學習外,還拜訪過安格爾。有一次德加膽怯地跟著安格爾上樓,因為安格爾已經答應收他做學生。他在去畫室的樓梯上滑了一跤,摔在這位畫家身上。德加曾激動地說自己把安格爾抱在自己懷里了??梢姷录邮鞘殖缟邪哺駹柕?。安格爾對他的忠告是:“畫線條,年輕的朋友,多畫線條,不管是根據記憶還是寫生,只要這樣做,你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畫家。”安格爾給德加的這個忠告,對德加繪畫藝術風格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德加學畫期間,由于他有富裕的父親支持,所以他不需要像身邊大部分畫家那樣邊繪畫邊解決溫飽問題。他可以充分的利用時間來臨摹盧浮宮美術館的繪畫。還曾于1856年旅居意大利,直到1859年才回到巴黎。在那段時間里他學習了偉大的文藝復興時期巨匠們的藝術。還創作了幾幅家族成員的肖像畫和歷史畫,此時的德加希望自己的歷史畫能夠在每一年度的官方畫展沙龍上揚名。從他這段時間臨摹的大量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更多的把過去作為一種必須修煉的的過程。他這段時間的繪畫創作,無論是《在練習格斗的斯巴達少女》,《塞米拉米斯建城》,《奧爾良城的不幸》還是不久之后他在美國所畫的《新奧爾良的棉花辦公室》,我們都無可爭辯的看見德加對于造型的嚴謹態度,古典至極的藝術。從德加這一系列早期的作品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重要的特點:他既不華麗,也不拘謹;既不笨重,也不死扣模特。他刻苦努力,不走捷徑,不求廉價效果,而是老老實實的向生活和傳統學習。古典主義大師的繪畫一直是德加學習的對象,他一直沒忘記安格爾給他的忠告“老實的多畫線條”。這使他在今后加入印象派后,在繪畫中逐漸加入印象派語言,也沒有像其他印象派畫家那樣重光色而輕造型,他的作品始終保留著嚴格的造型。如果說傳統孕育了德加的藝術精神和提供了間接、隱性的藝術經驗,那么與他同一時代的藝術思潮和流派以及畫家則為德加提供了藝術探索過程中的顯性影響。
二、同時期畫家的影響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德加在盧浮宮臨摹委拉斯開茲的作品時結識了馬奈,馬奈把德加引向了近代繪畫的主題,并且德加也加入了后來廣為人知的印象派團體。在此之前德加或許已經是安格爾最出色的繼承者了。在線的運用上,他把學院派的手法學到了手,而且超越了與他同時期的所有學院派畫家。但是他并不滿足于現狀,他希望擺脫一切習俗、平庸、雷同,以摹寫真實。在印象派團體中德加與馬奈的交往是比較密切的,但他們與其他同伴之間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因為德加與馬奈在印象派畫家圈子中是上流社會出身。馬奈的觀點對德加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馬奈主張藝術應該反映現實,而不應該象浪漫主義的觀點那樣,只是古典主義價值觀的反映。這左右了德加,使他認定現代生活可以成為“英雄主義“題材的源泉。從此以后,德加開始關注他周圍的現實生活。
德加與馬奈在業余生活中都喜歡賽馬,在這里德加發現了賽馬在奔跑的瞬間就是他所想要表現的主題,而且這個主題正好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德加的賽馬這一運動主題的作品已經開始顯示德加熱衷于捕捉運動的瞬間。從德加創作于1877—1880年之間的“賽馬”就容易看出,德加的繪畫主題與觀察方法已經發生了變化。畫面的線條只是隱隱約約的顯現出來,但是又沒有破壞根據明暗處理安排的關系。其光色的處理也已產生變化。在這一系列“賽馬”作品中人物衣著上斑雜耀目的黃色、紅色、玫瑰色、淺藍色和背景上的一片片綠色、藍灰色和黃灰色處理得豐富而又和諧。很顯然他已經受到其他印象派畫家莫奈、畢沙羅、西斯萊,莫里索等畫家的影響。
德加各種題材的繪畫作品中,最具藝術代表性的就屬“芭蕾舞女”系列了。德加之所以畫如此多舞女題材的作品一方面是受到父親的影響,他的父親對音樂和戲劇情有獨鐘。而他也曾經寫過:“生活中如果少了歌劇真是苦不堪言”??梢娝惨粯訍酆酶鑴?。另一方面,這也是最重要的,舞女與賽馬同樣都具有運動瞬間的美感,把運動的瞬間描繪出來就是德加想要的。在德加這一系列“舞女”作品中其繪畫風格已走向成熟。作為一個印象派畫家,他不像其他印象派畫家那樣造形有融化于自然氣氛中的傾向,德加的作品始終保留著嚴格的造型。他也不喜歡跑到大自然去對著風景作畫,他對人工舞臺燈光的熱愛更甚于陽光。他喜歡表現人,表現人在運動的的一瞬間真實不做作的形態?!恫逝拧肥撬姸辔枧髌分杏写硇缘囊患髌?。其中描繪的舞女并不是那些在舞臺上魅力十足的跳舞明星等通俗內容,而是舞女們在上了年紀的舞蹈教師的注視下彩排與休息的場景。這件作品構思嚴謹而又打破常規,畫面構圖中央留下空白,沒有任何物體。舞女們集中在左上方,另外兩名舞女同照顧他們的母親位于畫面近景的左側,其中一位舞女還被畫面的邊緣唐突的截斷。左上方的螺旋狀樓梯的線條在舞女的腿部上下穿過,形成鋸齒狀的圖案,這樣的畫面充分表現了運動的微妙感覺,為整個構圖賦予了完整性。畫面中舞女身上杏黃色的裝飾帶與鑲有白色花邊的裙子形成鮮明的對比,很好的表現了舞女那透明的薄薄的服裝。另外畫面右下角母親紅色的衣服與舞女綠色的服裝作為補色的載體相連,造成了畫面中唯一特別明亮并具有刺激性顏色的區域,使得畫面不單調乏味,且提高了木質地板柔和的暖黃色的效果。這一系列顏色的處理顯示德加受到了同時期其他畫家色彩理論的影響。但縱觀這件作品的整體畫面,德加的造型仍然非常嚴謹。不像其他印象派畫家那樣隨便、匆忙地勾勒人物的身影。德加曾經十分自信的說:“我是善于利用線的色彩畫家。”在這些畫中德加仍然利用他所擅長的線條準確無誤的抓住了畫面主要的韻律,他把色彩僅僅看作是從屬因素,而側重于用素描來“捕捉動態”。他利用印象派的色彩技法使平庸無奇的姿態迸發出無與倫比的美感。他獨特的的繪畫語言并沒有拒絕安格爾激發起來的古典主義美術,而是以新的貢獻來擴大和豐富這種了繪畫形式。
三、攝影的影響
19世紀后期畫家的繪畫作品大都或多或少受到攝影的影響。德加也不例外,但是他與其他畫家不同的是,他并沒有因為攝影取代了繪畫的一部分功能而排斥與拒絕攝影,更沒有因為攝影對于現實客觀的精確再現能力而完全抄襲攝影畫面。對于德加來說,攝影這門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準確的“描繪出”出自然的事物。借助這個機械之眼,德加尋找到了一種更為真切的繪畫表現方法,能夠更快更準確地描繪出事物。于是他欣然接受了攝影,并借助攝影進行創作。他從攝影中發現了別的畫家并不重視的幾個攝影特有的元素,并很好的利用了這些元素充分表現自己的畫面,這些元素成為他繪畫藝術風格形成的關鍵點。德加對傳統的顛覆和創新與其他印象派畫家不太一樣,他更多的利用攝影的優勢,但是在挑戰繪畫傳統這方面來說,德加始終都屬于印象派并與他們站在一起共同對抗學院派沙龍的。就“印象”一詞來說,雖然德加表現的題材和方法與其他印象派畫家有所不同,但是在德加畫面上表現出來的快照式的構圖和強烈的舞臺燈光效果,實際上也是在捕捉對人物運動瞬間動態的“印象”。
德加從攝影中受到的一個重大影響的源頭是愛德華.麥布里基于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陸續發表的攝影作品《動物的運動》。這些照片讓德加了解了肉眼無法捕捉的動物以及人的運動的詳細過程。愛德華.麥布里的攝影給德加描繪瞬間的動態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在他的一系列《賽馬》作品中,他并沒有把賽馬畫成四條腿伸展,同時騰空。因為他從動物運動的照片中知道這樣的畫法是不正確的。
作為攝影愛好者的德加,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攝影影像的觸動。攝影對于德加的好處除了提供動態描繪的借鑒作用,還使德加更深入的了解了攝影獨特的“抓拍式”構圖。我們在德加的作品中會發現,他任何時期的作品都不會忽略對構圖的經營。他畫面的構圖大多是一瞬間的景象,畫面的焦點常常處于畫面之外,左右的空間不平衡,畫面邊緣也常常會把人物形象裁斷。這種攝影切割式的畫面構圖是德加作品的一個重要特色,他喜歡將人物安排在恰當的構圖中來體現人物自然中的形態,并在構圖中運用不同的道具和畫面的四邊來分割畫面,對之進行大膽的切割,使視覺焦點嚴重偏離畫面中心,造成一種非常奇特的視覺效果,使畫面更具有一種真實感和現代感。在他的代表作《舞臺上的舞女》中,舞女的位置偏于右側,周圍留出的大約三分之二的空間就猶如攝影無意抓拍時留下的空白,畫面中大面積留白使人的心理視覺以周圍的物象進行補償,不自然地將觀者的注意力拉向舞者。同時,這幅畫對后景的舞女和觀者做了模糊處理和大膽的剪裁切割,就類似于攝影焦點以外物象的模糊效果,以至于我們無法辯清究竟有幾位舞者,也無法看清她們的姿態和容貌,僅僅用粗筆快速掃出幕布、白紗裙。然而在實際的視覺中,我們的知覺卻是一個整體,看不清、看不見的內容也會被當做知覺對象組織成一個整體。這種充分利用“殘缺”和“留白”的技法,使得畫面更加具有深度感,又能以其簡單、不完整來平衡畫面中人物形態的一種虛實關系,更加增強畫面瞬間真實的效果。
德加是一位勤奮的畫家,他生前嘗試過眾多的藝術種類和繪畫題材,他一生的藝術經歷都是在不斷的探索、創新中度過的。他在作品里傾注了自己對生活的真摯情感和感悟,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唯美的視覺享受,充分的表現出自我藝術的真正價值,這正是德加作品中彌足珍貴的東西。他把古典傳統與現代的藝術、科技相結合,用夢幻般的色彩和靈動的線條描繪身邊的事與物,創作出了諸如《浴后》、《芭蕾舞的排練場》、《藍色的少女》、《熨衣婦女》等優秀而獨特作品。這些作品一方面使他成為了19世紀晚期的藝術大師,另一方面也為美術發展史畫下了濃重而精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劉勇著.德加素描解析[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6-1.
[2]全山石、談永泰譯著,德加素描集[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6-1
[3]劉從星等編,西洋美術家畫廊-德加 [M].長春:
吉林美術出版社, 2001:3-1.
[4][英]蘇福忠譯,大藝術家系列-德加[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1:5-1
[5]何政廣編,超越印象派大師-德加 [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2
[6][法]亨利·盧瓦雷泰編著,吳靜宜譯.德加-舞影爛漫[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