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ux58j"></p>

    ?
    主頁 > 教學科研 > 校本科研 >

    賞析歌舞劇《一個士兵的日記》

    時間:2016-12-01  作者:呂青蓓  點擊量:

      賞析歌舞劇《一個士兵的日記》
    呂青蓓
     
     
                                      引言
        歌舞劇是舞蹈中的最高形式,它高度地概括了舞蹈藝術的各個方面;歌舞劇音樂也是音樂中的高級形式,它們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的創作和表演都是與音樂相結合來進行的,因此,我們對舞劇進行分析,進行總結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歷史負于我們的神圣使命?!?a target="_blank" title="">[1]】
     
        一、歌舞劇內容簡介
     
        《一個士兵的日記》在“解放軍第八屆全軍文藝會演”中榮獲了劇本、總導演、編導、創作、表演、舞美等大獎,是解放軍總政歌舞團音樂舞蹈劇整臺晚會以一個士兵的日記為線索,采用18個互相關聯又各自獨立的歌舞片段結合,層層遞進。展現了一個士兵從參軍到退伍的心路歷程。身穿軍裝告別親人入伍時的時刻,營房中與戰友親密無間的情誼,對退伍老兵的戀戀不舍,大演習結束后思念家人的柔腸,黨旗下握拳宣誓的心潮涌動,行軍途中刻骨銘心的使命感,戰斗前夜沸騰的激情……一幕幕場景,既有金戈鐵馬般的威武,也有親情友情的細膩。一名普通士兵跌宕起伏的心情,滲透在日記的每一頁每一行中。
        本劇取材于火熱多姿的軍營生活。編導們不畏現實軍事題材創作的難度,幾下部隊,知難而進,直面當代軍隊建設,直逼當代軍人情感,大膽探索,大膽抒寫,從上千篇士兵日記中進行提煉概括,以嚴謹完整的架構和威武雄壯的氣勢,描寫了一個士兵從參寫到退伍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從而著力表現有著強烈責任感的當代軍人面對新軍事變革挑戰,始終保持“打得贏、不變質”的軍人本色;“熱情謳歌廣大官兵努力實現質量建軍和跨越式發展的堅實信念,獻國防的崇高精神和豪邁,這部選材大主題,創作大寫意,編導大手筆,舞美大制作,正面反映當代軍人戰斗生活和精神風貌的全景式歌舞作品,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和軍旅風情,蘊意深刻,彌足珍貴,實屬近些年來所罕有”?!?】
        二、劇中音樂分析
        本劇中,有許多優秀音樂作品,本文僅對歌曲《蘆花白時》進行分析。
        “蘆花白,蘆花美?;ㄐ鯘M天飛,千絲萬縷意綿綿,路上彩云追。
        追過山,追過水,花飛為了誰,大雁成行人雙對,相思花為媒。
        情和愛,花為媒,千里萬里夢相隨,莫忘故鄉秋光好,早戴紅花報春暉。
        情和愛,花為媒,千里萬里夢相隨,莫忘故鄉秋光好,
        早戴紅花報春暉,莫忘故鄉秋光好,早戴紅花報春暉。”【3】
    多美的歌詞,幽幽地叢生在蘇北地區河蕩邊的寂寞的蘆葦,當那些白色的蘆花在秋天越來越高的天空下飛揚起來,一個女孩走在山坡上,可是他即將遠離她,要加入革命的隊伍,詞作家把“蘆花”“大雁”“秋光”“紅花”等景物連接成一個個情感符號是一首旋律優美感情真摯的歌曲描寫蘆花歌頌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僅用八句歌詞就把一個姑娘送郎參軍時既戀戀不舍又期盼情哥哥在部隊早日立功的心情刻畫得細致入微。歌曲的旋律純樸、優美、情真意切。作曲家巧妙地運用了6/8的節拍,使音樂舒展而又流動,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充滿時代氣息。尤其是歌曲后半部高潮段落的旋律,層層向上展開聽起來婉轉悠揚、蕩氣回腸。
        三、劇中舞蹈分析
        在此,選擇三個頗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具體分析
        本劇是表達士兵拉練的舞劇,用《士兵與槍》的舞蹈來表明士兵與槍的親密關系。
       (一)舞蹈《士兵與槍》
        《士兵與槍》是張繼鋼創編的,本作品抓住了軍旅生涯中兩個最具象征與代表意味的形象——“士兵”“槍”,在陽剛豪邁的音樂旋律中,士兵們執槍而舞。先是5名士兵單獨的“舞功”展示,時而如龍爭虎斗,時而單腿蹬天旋轉,時而后仰抱腿金雞獨立;隨后24名戰士持槍排列,逐次揮槍、沖殺、騰跳,整齊而變幻的動作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傳遞著張力十足的動感與雄渾之美。最后士兵們又排列成三角陣形操練,動作整齊幾乎絲毫不差,如同儀仗隊檢閱般漂亮利索。
    “編舞是一種藝術,一種舞蹈的創作藝術”?!荆怠吭趯ξ淦鞯那楦袃A注中揭示軍人使命的《士兵與槍》??傉栉鑸F的男子群舞一向有口皆碑,而張繼剛領銜編導的《士兵與槍》的出現,再一次以它威猛的氣勢,男性的雄風,將觀眾傾倒。這個舞蹈主要是通過士兵在平日里對手中武器的愛惜和熟練掌握,以及對手中武器所產生的誰也離不開誰的情感刻畫,塑造出在偉大的新軍事變革中,弘揚光榮傳統,肩負時代重任,闊步邁向未來的中國軍人形象。
        (二)舞蹈《走出荒原》
        在本劇中,士兵拉練到了紅軍曾經走過的荒原地帶?;脑墓适率沁B長講給我們聽的,故事如下。
    (音樂舞劇《一個士兵的日記》現場實況)
    士兵朗讀:   6月5日晴
        我們走在茫茫的荒原上,入伍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我們是光榮的紅軍團。當年紅軍的先輩們,就是從這片荒原上走過去的。是啊,荒原!云霧繚繞,一望無際。聽這兒的老鄉說。一直到今天每到風起雨落的時候,還能聽到從荒原深處有呼著喊著追趕隊伍的聲音。據說他們中間還有女軍人,還曾經為了繼續長征,忍痛留下過孩子,是當地鄉親們把這些孩子養大的?;脑?,在這荒原上依然有紅軍留下的血脈。
    接舞蹈《走出荒原》
        草地上只有紅軍夫婦和他們的孩子,開始時,父親被對母子,母親做地府看孩子,看到孩子的小眼睛,“??!他在沖著我們笑呢!”母子開始逗樂,父親也反復穿過女紅軍腹下與孩子一起逗樂,三個人的形成了一條疊加的直線,舞蹈表現是以兩個大人為主干,實際上是一個三人舞的結構,紅軍父母為一方,孩子是重要的難以割舍的另一方,父親從女紅軍手接過孩子,是想要遺棄自己剛出生的孩子,覺得十分虐心,手舉著孩子四腳朝天,連續側身滾翻。女紅軍結果孩子,坐呼天搶地狀,左后不得不丟棄孩子,此時父親拉著女紅軍的走,而女紅軍不想離開,二人作了一個意愿相反的雙拉手的反向弓型造型,最后女方掙脫,在地面上作了一個十分痛苦分腿叉開生孩子的姿勢,站于孩子身邊,女紅軍做了一個女托男的男倒立雙人造型,男倒立手伸向孩子,然后二人倒置,男托舉女倒立手伸向孩子,難舍難分。
        在逐漸加快的堅定有力的音樂中,男以連續的拉腿蹦子大跳,急速旋轉表示堅定跟黨前進的決心,然后男抱女,女抱孩子,形成向上一直線的疊羅漢動作,好像要把自己的孩子獻給壯麗的解放事業。在男的懷抱中,女下腰放下孩子,但又左右掙扎扭向孩子。最后在孩子的身邊,女做了雙手撐地單腿倒踢紫金冠的控制動作,腳尖扔指向自己的孩子。最終這對紅軍夫妻,靜靜的把孩子房在了干燥的高坡上,互相攙扶著走向天際。
        荒原依然肅靜,但紅軍播下的崇高精神卻永遠屹立不倒,與世長存。雪落無聲是美,大象無形尤美,它能讓人過目之后還在慢慢的品味和咀嚼?!?】
       (三)舞蹈《天塹》
        背景:在本劇中一群女兵在跨越障礙,執行艱巨的軍事任務。
        在一個寒風凜冽的早晨,一群女兵艱難的向前方前進,盡管天氣是多么的惡劣,她們在峽谷上空若隱若現一直拉著繩索攀巖著,摸索著,緩緩前行,似長蛇蜿蜒前行在大家相互的幫助下,最終過了這個坎,集體走過了這天塹。編導從部隊演習訓練攀緣跋涉、摸爬滾打等生活狀態中提練加工,形成剛柔相濟、颯爽新穎、富于現代意味的舞蹈語匯,表現了女兵們勇敢頑強、苦練精兵的時代風貌。在挑戰體能極限中展現當代女兵青春風華?!短靿q》的情節是,在實戰演習中女兵分隊只有跨越橫亙在前進路上的天塹,才能在規定的時間里到達指定的陣地。天塹是驚險的,女兵的體能是有限的,這一舞臺假定同樣顯得十分尖銳。“它要求編導和演員必須從生活出發,編出和跳出生活的實感,才能打動人心。”【7】可貴的這群女演員表演中,四肢著地兩腿探索著向左右伸展、以示艱難攀爬的舞蹈意象;借助繩索、巖石和枝柯以及手手相牽組成人鏈向上攀登的舞蹈意象;抑或從陡峭的懸崖跌落深谷的舞蹈意象,均能從精神到肢體乃至每個細胞,都飽蘊力的質感和力的剛度——征服天塹也同時征服自己。
    “美出自力,力出自真,洗盡鉛華,除卻虛假和作秀,才能把人帶入真正的審美境界”?!?】如果說 《走出荒原》的特點是“沉”,這個舞蹈的特點則是“力”。表現的是一群身穿野戰服的女兵翻越險峻山崖,挺進敵軍后方的過程,將近50人的群舞剛中有柔,讓人產生新穎悅目的美感。體現了軍人特有的節奏和速度,具有獨特的視覺沖擊力。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歌舞劇《一個士兵的日記》欣賞,重點是對歌曲《蘆花白時》音樂分析,舞蹈《士兵與槍》、《走出荒原》、《天塹》主題思想和動作分析,使我對歌舞劇主題思想、內在魅力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音樂創作、舞蹈編導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這將對我今后舞蹈創編工作有很大的啟發借鑒意義,值得我認真學習,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張麗民.舞劇音樂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21
    [2]朱嘉禾.軍營文化天地[M].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5:33-34
    [3]雷佳.《蘆花白時》.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發行.2005.
    [4]于平.風姿流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66-67
    [5]卡琳娜·伐納著.鄭彗彗譯.舞蹈創編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6]朱曉峰.舞蹈《走出荒原》賞析.藝海[J].2013(04):88-89
    [7]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 [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88
    [8]劉正.新時期“最可愛的人”走上舞臺--大型音樂舞蹈《一個士兵的日記》來瀘獻演側記
    ?
    鏈接
    掃黑除惡舉報熱線:
    聯系我們

    湛江市霞山區培正學校 
    Copyright © 2016-2025 湛江市霞山區培正學校 版權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成年深夜福利在线观看

    <p id="ux58j"></p>